【IT产业行】中鼎集成:软硬相合 做国际一流系统集成商
2018/05/09
冬日里一个温暖的周末,许多人都在悠闲地享受午后时光。不过,张科却在办公室里与技术骨干们讨论锂电池物流输送和转存软件设计开发事宜。作为中鼎集成的“掌舵人”,张科在20年的创业生涯中一路负重前行,将公司从起初一家不起眼的机械厂发展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也见证了制造业的“智慧灵动”。
中鼎集成的由来需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国内刚从德国引进第一台自动堆垛机,由宝钢使用,后委托苏州市机械局找到苏州起重机械厂进行研制,该机械厂后来转制分设苏州富士达仓储设备厂,这也是我国生产自动化立体仓库成套设备的专业工厂。与“根正苗红”的苏州富士达行业地位相比,当时的张科可以用“草根”来形容:中专学习的是纺织专业,毕业后却进入了无锡新苑集团。几年努力,虽从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但生活没有大的变化。穷则思变,1998年,他毅然投身创业大潮,用一台二手的35吨冲压机起家发展,并结缘苏州富士达,成为其零配件供应商。此后的几年中,他事业渐有起色,并在国企转制的浪潮中,携手苏州富士达联合创办无锡富士达,进军自动立体仓库物流设备领域。
在创业的10多年中,主做立体仓库核心设备的张科逐渐意识到光做装备不是时代潮流,容易被复制取代。他毅然创立“中鼎”品牌,组建技术团队,提升规划设计能力,全面进军系统集成领域。经过数年努力成为了一家集物流项目规划、研发、生产、实施、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物流系统集成项目供应商,特别是中鼎拥有自主研发的仓储控制系统WCS 和仓储管理系统WMS,可与市场主流的ERP、ME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无缝对接。现在的中鼎服务遍及食品、冷链、医药、新能源、汽车、化工、服装等多个行业领域,完成的各类工程案例超过600个,已经成为国内智能物流系统集成领域的标杆企业。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加快推进,中鼎也是乘势而上。张科表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闯闯”。近年来,中鼎集成在东南亚、俄罗斯开展了“走出去”战略的尝试。2017年,双钱轮胎泰国工厂首批5万套卡客车子午线轮胎正式下线“入仓”,中鼎物流为其打造的智能车间首试成功。整个智能化轮胎车间内,由几个技术员实时调控电子屏上的相关参数,通过工业机器人和传送机械实现了生产工艺和内部物流的全自动化操作。全亚洲最先进的轮胎“无灯工厂”的正式运行,不仅标志着当地传统生产模式的巨大改变,更意味着无锡智能集成技术“走出去”实现新的突破。
随着海外智能车间成功运行,“中鼎”一词渐渐升温,香港信利丰等45家企业接连向中鼎物流抛来了合作意愿。这些海外企业中不乏生物医药、新能源、机械行业中的翘楚,正与中鼎物流“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的布局不谋而合。如今,中鼎集成的战略目标已经瞄准了国际物流系统集成商的一线阵营。记者了解到,由于所涉行业较多,中鼎集成对于软件人才可谓求贤若渴,去年底,张科还专门飞赴欧洲收购了一家国际知名软件公司,计划打造一个集成技术“生态圈”。
未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继续发力的同时,瞄准电商、家居等新零售领域不断探索,在国内形成标杆效应,成为无锡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