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软博会(二)——无锡软件名企展馆实力“圈粉”业内人士!
2023/08/23
今天,为期四天的2023中国(南京)软博会落下帷幕。本届软博会以“软件赋智 数实融合”为主题,重点聚焦关键前沿领域,邀请了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专精特新软件企业、新兴领域软件独角兽企业等头部骨干企业,以及一批关键行业用户单位和软件名城名园集中参展,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议论坛、重大项目签约、人才交流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品牌展会带动经济发展功能,以软件之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本次软博会,不仅有内容丰富的无锡城市馆,更有多家无锡软件企业在不同主题场馆开设了独立的企业展区。其中,中船奥蓝托、雪浪数制、集萃华科、芯享信息等工业软件重点企业展示了面向船舶、集成电路、“两机”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申威产业发展联盟、朗新科技、永中软件、蓝创智能等信创重点企业带来了国产化芯片、办公软件及行业解决方案。近20家企业的独立展馆全面展示了无锡软件产业“名品名案”,实力“圈粉”大批业内人士。
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朗新科技是行业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长期深耕电力能源消费领域,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构建城市、产业、生活中的数字化场景,持续提供互联网化的能源服务,以B2B2C的业务模式助力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升级、提升用户体验,为全国1.2万多家政企客户、4亿多大众家庭用户长期提供技术与运营服务。目前,朗新在各地设有8大研发中心,业务和分支机构遍及全国31个省区及海外10多个国家及地区。
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产办公软件产品和政企数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始终坚持做中国人自己的办公软件。永中软件完成了以永中Office为核心,覆盖桌面办公、网络办公、移动办公、云办公、版式办公软件等领域的产品战略布局,形成了“基础办公能力+通用工具+行业数字化应用系统+数据支撑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无锡芯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芯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半导体工厂CIM解决方案服务商,芯享科技本部、深圳中心以及三家子公司重磅亮相南京软博会,展示了最新的产品矩阵——星云生产自动化系统,星云生产智能化系统,星云生产自动化设备以及星云IT基础架构系统,全方位满足半导体工厂从基础的IT布局,到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本次芯享科技在南京软博会上展示了其在半导体智能制造领域的四大产品线,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媒体的关注。
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蓝创智能科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展示了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系统、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平台、数字化园区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粉尘防爆监管解决方案、排水管网监管系统、智慧治水综合监管系统、大气立体监测综合监管系统等一系列互联网+解决方案。本届软博会,蓝创智能以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特色的服务赢得了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客户观众驻足。
中船奥蓝托无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船奥蓝托无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创办成立的控股子公司,中船奥蓝托始终专注于自主工业软件的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及系统集成,通过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努力,在CAE软件国产化核心技术、工业APP谱系化集成技术、虚实结合的智能化试验技术和一体化协同研发平台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来,中船奥蓝托也在不断打磨自身技术实力,积极创新,打造了自主工业软件品牌—OLTran,以开放式共性底座OLTran平台为支撑,围绕仿真、数字化试验、管理信息化三大板块,致力于为用户提供CAE软件、工业APP、多学科联合仿真及虚拟试验、协同研发、数字化试验及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以及丁汉院士团队共同出资成立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创企业,专注于 “加工-测量”一体化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已布局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南等区域,团队核心成员来自阿里云、SAP、NI等国内外顶尖互联网、工业自动化及工业软件公司。面向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管理数字化、知识服务化、软件平台化等需求,雪浪云打造的智能制造数字底座系统——雪浪OS,以平台型、通用型的系统级软件解决行业的共性问题,以服务型、定制化的工业APP解决个性问题。目前已深度服务航天科工、中铁装备、铁建重工、中煤能源等数百家央企及龙头制造业企业。
以展为媒结硕果,软件赋能开新花。下一阶段,无锡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软件战略和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政策,以全面推动特色名城向综合名城提升、创建中国软件名园为主攻方向,以名企、名人、名品、名展培育为关键抓手,聚焦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开源软件等重点领域全力打赢国产化攻坚战,持续提升软件关键技术供给能力和应用水平。